故事要從原廠前叉用的阻尼棒說起
原廠前叉可能因為省成本,用的是最簡單的孔式阻尼。孔式阻尼的問題呢,就是洞挖小了,高速衝擊時油過不去;洞挖大了,低速又變成沒阻尼。
原廠為了省事,壓側的阻尼孔都挖很大,以免變鐵棒。這也造成原廠避震的壓側幾乎都沒啥阻尼的情況。
土炮改
土炮改通常就是封孔,一般都是把阻尼棒天孔縮小,壓側和伸側的阻尼孔各封掉一半,這樣就變硬了…然後因為孔式阻尼的特性,變成沒有高速油路了。
PD閥
YSS有個叫PD閥的改裝品,裝在原廠阻尼棒的天孔上。利用閥門來控制高低速油路,上面有個彈簧可以調整開閥時機。這個就會比土炮改好得多。但PD閥也是麻煩,每次要調整都得拆前叉把閥門拿出來才行。而且這種改裝主要是改善壓側阻尼,伸側還是走原廠的阻尼孔。
改裝阻尼棒
像是DY、POSH有單獨出改裝阻尼棒,或是一些基本的改裝內管組,他們的阻尼棒也多半是像這樣的設計。一樣在天孔的位置會多個閥門,但這種閥門是比較簡化的,就是靠一個膜片蓋住高速油道而已。效果多少也是有,但一般評價都還是覺得偏硬,可能要用比較稀的前叉油。這種改法也是可以,但就是麻煩,除非自己搞,不然每次試驗油的搭配,又要跑車行拆一次換油,搞起來也是心累。
和合內管組
和合內管組是卡匣式結構,雖然找不到什麼樣像的內部結構圖,但聽到卡匣式就知道油路是閥門的設計,起碼心裏有個底。他的兩隻前叉是一壓一伸各別調整,結構比較單純。調整鈕雖然在頂端但只要用手調就行,不會有工具伸不進去的問題,調整還蠻方便的。我是覺得不錯,但這套的後續保養維護我找不到相關的說明,只知道原廠不單賣彈簧,所以老化之後也不知該怎麼修,該不會得換整套吧。喔,對了…他也不能依體重訂製,太重或太輕的話這組可能就沒那麼適合。
Fit Shox RXC
RXC也是內管組的套件,但外管需要額外加工。他是最特別的前叉套件,一般前叉找不到這設計,他沒有傳統的阻尼棒,結構有點類似後避震,在內管內跑活塞閥門控制阻尼,然後同隻前叉上就有伸壓可調的機構。RXC主要就是太特別了,而且能找到的資料也不多,不瞭解的情況下會覺得怕怕,我找到的介紹文都是些舊資料了,其實新版的詳細怎麼運作我也不是很清楚。
MN
其實各家的套件提供的資料都很少,MN更是少之又少,我甚至連型號都不太能肯定,他最高階的套件應該是RC+吧?可以看到他阻尼棒上面有類似PD閥的Hi/Lo結構,底部有伸壓調整,原理應該只是調整阻尼孔的大小。調Hi/Lo要不要拆開調我就不確定了。然後我也不知他最高階有沒出給MMBCU用,只有看到單調伸側的。說真的~老闆們不要只顧研發啊,廣告宣傳什麼的也要多花點時間介紹才行。
RacingBros
很多前叉組一萬多塊也就改個外觀,裏面還是傳統阻尼棒,還不可調,改那也沒啥意思。真要改全套就改個有療效的吧,像RacingBros也是走閥門的卡匣式結構,起碼你知道他改良了什麼….。
—
廠商的圖我就不特別標註了
其它圖片是網路上借用的,來源:
https://www.motobuy.com.tw/p_info.php?t1=204&p=1847
https://review.webike.tw/review/17269
--
現在還在寫blog分享資訊的人越來越少,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在底下留言,這樣我也比較有動力繼續寫下去,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