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多音源一起發聲的方法

如果你同時使用多台電腦,或是有像外接電視盒/MP3之類的音源設備,但只想用一組喇叭,那音源線該怎麼接?

一般都是接到切換器上…不管是多媒體喇叭上附的、KVM內建的、擴大機前級上的或是AV切換器之類的,通通都是在作切換的動作。意思就是你一次就只能聽到一個音源,這樣就不能邊看電視邊打電動,或是邊用一台電腦、邊聽另一台機器上播的音樂….。

那要讓聲音能一起發出來的話要怎麼辦?


把音源線通通接在一起?
可以是可以啦,要看運氣就是。運氣好的話每個裝置會變小聲一點,還是可以用。運氣不好一點的話有的裝置會超小聲或根本發不出聲音。不過最大的問題是,把所有裝置的輸出端串在一起,難保不會有東西因此掛掉….。

多個音源一起發聲其實就是「混音」,正規的方法應該是透過混音機(混音器)來作才對。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所以買台混音機來用就好了(?)。可是…市面上能買到的混音機只有兩種,一種是拿來唱卡拉OK用的,那個只能作麥克風混音,不合用;另一種是專業音響用的,長得像你在電視上看到錄音室裏頭,上頭有很多條撥桿的那種機器,便宜的大概一台數仟到數萬塊吧?只不過為了把東西都串在一起去買這玩意,好像是太誇張了點….。

總之這種東西沒有作給你自家隨便用用的啦,有作出來賣的通通是些高檔的玩意。所以要嘛就自己作一個,要嘛就另外想辦法….。

.自己作一個
如果你要自己作的話,這裏這裏有混音電路可以參考,看起來是不難,作好請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另外想辦法
山不轉路轉,如果你有一台電腦很少在關機,請直接把各裝置的音源線都接到那台電腦的插孔上。現在onboard的音效晶片都很厲害,可以讓你任意設定你接上的是什麼裝置。像是一些內建7.1聲道的主機板,背板大都會有六個音源插孔(line-in/mic-in/前聲道/側聲道/後聲道/中央+重低音聲道…之類的),如果你只用兩顆喇叭的話,其它五個插孔可以通通都能把他設定成作為line-in用,接下來只要去windows(或其它OS)的音量控制裏面去把這些輸入的音量都打開就行了。等於不用多花一毛錢就得了到一個6軌的立體聲混音器,不錯吧?
唯一的缺點就是那台電腦不能關,一關就什麼聲音都沒了….。

--
現在還在寫blog分享資訊的人越來越少,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在底下留言,這樣我也比較有動力繼續寫下去,謝啦!

6 thoughts on “讓多音源一起發聲的方法”

  1. William, Hongkong

    閣下有用 firefox 3.0 嗎?
    3.0 通通改掉 2.0 的 bookmarks.html 這個設定,
    改成了 places.sqlite 這個應該是 SQL 的東西,
    本來問題不大,但偏偏這個檔案不能放在其它位置,
    必須放在 profile directory 下面,
    因為我的 profile directory 是在 xp 的 system partition 上面,
    而且多數時候是 shadow protected (powershadow 軟件),
    我不想移動整個 profile directory, 因其它 profile items 很少會改動,
    只想將 places.sqlite 這個東西放在沒有 shadow protected 的 partition 上面,
    有方法嗎?我想應該是借助那些 junction 軟件,如 linkd.exe, mklink 等,
    可否給個教學,可以的話,也請夾附軟件或告知下載地址,謝謝。煩請用電郵回覆。

  2. 你直接把filrefox的profile目錄指定到別的地方會不會簡單點?

    firefox.exe -ProfileManager
    可叫出firefox的profile manager

  3. 很好的方法 感謝您的分享

    目前已經讓我省下一組喇叭的線路跟電源了

    不過asus的m2n-e 似乎沒看到要在哪邊把其他的都設定成line-in說~

  4. 剛查了一下m2n-e是用Anolog Device的ADI1988
    SoundMAX裏面沒法調嗎?
    我最近用的都是Realtek的..裏面有哩

  5. 我也是多電腦使用者 對此的確有同樣的困擾
    一值也想做個切換盒 實際上不難做
    只是現在很少需要跑光華商場
    很懶得為此特別跑一趟

  6. 切換盒市面上很多現成的,買一個就好了。自己作不見得比較划算呢。

    而且…這篇是在講mixer啊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