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串流設定-拉好拉滿,錯了嗎?

才跟社團朋友聊起說
很多人VR串流起手式就是….拉好拉滿!
看到有什麼可以調的地方,拉到底就對了
這兩天剛好就看到不少例子…
所以我還是說說吧…

串流起手式

玩Quest系列的話
先從官方的Meta Link開始吧,不管是用Air Link還是走串流線都好
Link才是什麼鬼東西都能跑的
VD很多東西會有相容性問題,他只是介面方便而已
即使我平常是比較常用VD
要測試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的時候,也都是先確認Quest Link能跑
才會轉換到VD去用的…
你說那為什麼一堆人都推VD?
有些人是因為推介就有購物金可拿,才剛買自己都還搞不懂呢,就在無腦推了
另外有些人純粹是Meta Link設不起來,只好去改用VD了
不過VD的特異功能確實也比官方的Link多啦,比如手追啊、穿透啊之類的
 

幀率 (Frame Rate)

先說幀率
一開始測試的時候,乖乖從72Hz開始吧
特別是VD,當你fps跑不滿禎率時
卡頓、閃黑畫面什麼的都有可能
比如某遊戲你只能跑到9xfps,就乖乖設90Hz
這時你會發現90Hz比120Hz還滑順…
120Hz什麼的,設了只會更慘而已
 
另一個不要用太高幀率的理由是
每秒就那麼大的碼率,幀率越高,每一張畫面能分配到碼率就越低
雖然串流壓縮的方式不是真的把碼率就直接平分了
但還是會降低畫質的
 

碼率 (Bitrate)

如果你的Wifi能穩定連結在866Mbps以上(Wifi 5就能做到)
HEVC編碼+200Mbps就能得到相當不錯的畫質
不需要瘋狂的去拉高碼率

碼率這玩意,你試一下就知道
碼率越高,延遲就跟著提高
所以也不是越高就越好的

HEVC編碼的畫質會比H264好上不少
但他的編碼/解碼需要的時間又會比H264高一些
所以如果你是插串流線,或是Wifi夠穩定
有另一種玩法是
改用H264換取編碼/解碼時間,拉高碼率彌補畫質
這是比較進階的玩法了
HEVC編碼+200Mbps vs H264/500+Mbps
在畫質和反應時間上誰優誰劣,要看你自己的裝置而定
總之…HEVC編碼+200Mbps會是好的開始,起碼比較不會因為傳輸不穩定造成問題
如果你發現連200Mbps都跑不穩,那就更別提還要再往上拉了
降吧降吧
 

解析度

不少人解析度也是拉到滿,我真是服了U了
U確定跑得動嗎?
Meta Link的解析度比較好認
VD的其實就是Graphics Quality那一項
別看到有個叫”God Like”的畫質選項就濕了,直接給他點下去
我說明一下好了…
不管是Q2/Q Pro/Q3,這幾個檔位對應的解析度會是:
– Potato: 1440×1536
– Low: 1728×1824
– Medium: 2016×2112
– High: 2496×2592
– Ultra: 2688×2784
– Godlike: 3072×3216
頭盔內的面板,實際上的單眼解析度
Q2是1832×1920
Q3是2064×2208
我先解釋一下解析度比例的算法
比如Ultra檔位對應到Q2
(2688×2784)/(1832×1920)=212%
就相當於等於你用2倍的解析度在跑了
其它的自己要用的時候算一下看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VR跟一般電腦螢幕不一樣,遊戲輸出的解析度不是點對點顯示
而是需要先對畫面做一些變化(變成像球狀)才送給VR的面板
會需要設比面板解析度高才能充份利用面板的像素
但一般來說超過150%之後畫質提升就比較不明顯了
如果跑不動的話,還是降一下吧
 

先寫到這

好吧,先寫到這….其實還很多東西沒講
但一下講太多會搞得太複雜了

--
現在還在寫blog分享資訊的人越來越少,如果覺得文章對您有幫助,歡迎在底下留言,這樣我也比較有動力繼續寫下去,謝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